近日,《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这标志着渭南市“三线一单”成果正式发布实施。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方案》按照“优先保护单元不减少、重点管控单元面积相对稳定”的原则,将全市国土面积划分为149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4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44%,主要分布在秦岭、黄龙山-桥山、黄河、渭河、北洛河等区域,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进行保护;重点管控单元56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3.62%,主要包括城镇建成区、工业园区、主要农业区等,重点做好产业布局优化,持续推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等;一般管控单元9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94%,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
《方案》以“三线”划定环境管控分区及管控要求为基础,衔接中省市相关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围绕“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建立由市域、重点区域及具体环境管控单元构成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确定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及市级各相关部门要将“三线一单”确定的生态、水、大气、土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控要求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准入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并在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他规划编制过程中做到充分衔接。要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融入决策和实施全过程,把“三线一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考书、企业投资的指南书,不断强化其政策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