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渭南党校 > 新闻动态 > 渭南要闻
“渭麦9号”通过国审
2021年09月10日08:21  
  9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渭麦9号”新品种通过国审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苏新会介绍了“渭麦9号”新品种的相关情况。
      苏新会说,由渭南市农业农村局选育的“渭麦9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我市深入贯彻中省市种业发展战略部署,大力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是贯彻中省粮食生产“两藏战略”的重要成效,对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渭麦9号”一经面世,引起种业界高度关注,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为我市甚至陕西省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渭麦9号”具有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特性。蛋白质含量等4项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是优质的面条饺子专用小麦品种。2020年在合阳种植示范点经受了零下21.5摄氏度低温考验,“渭麦9号”长势良好,丰产丰收。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60公斤左右,澄城县绿色高效示范田专家实收亩产421公斤,创我市旱地高产水平。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在蒲城、澄城、合阳、白水4县建立示范点5个共计1450亩,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在咸阳永寿、武功等县累计推广5000余亩;在省内外的宝鸡、咸阳、铜川及山西省晋南、河南省、甘肃天水及河北沧州等地均有种植,配套“一优二改双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平均亩产增收15%,节本增效180余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旱地小麦一直由外省品种担纲,由于种植时间长,种性退化、抗逆性差、品质一般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全市粮食生产,亟需新的品种更新换代。市农业农村局历经10余年精心选育研究,上千次优化组合,选育出了“渭麦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这是30年来我市种业领域第一个国审品种和最高研究成果,是渭南农业科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市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歉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渭麦9号”的培育成功,将有效加快旱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直接提升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为我市粮食稳定增产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在选育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选育工作,历任市级领导多次深入市农业农村局试验基地实地查看,关心关注新品种选育进度,对我市种业和农业科研工作提出立足实际、加紧加快、追赶超越等具体要求。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品种的选育工作作为近年来农业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粮食安全主责,倾全系统之力稳固粮食安全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压舱石作用。
      苏新会表示,下一步,全市农业部门将继续发挥农业科技驱动作用,开展农科、农技、种子、企业联合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订单生产和产销对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首页      学校简介      网站地图      繁體
渭南市委党校网  联系电话:0913-0000000
版权所有200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