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富平县美原镇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美原镇位于富平县城东北30余公里处,因秦始皇赐大将王翦“美田千顷”封地而得名。近年来,美原镇党委以党建为统领,全面推进城乡建设新型化、特色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一个人文美原、活力美原正精彩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 当好红色传人
富平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美原镇党委充分发挥引领、凝聚、激励和教育的独特优势,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活动,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定期举办“金粟大讲堂”,并选派党委班子成员外出交流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理论武装,为党员干部“壮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创新“3+x”主题党日活动,严肃组织生活,为党员干部“醒脑”;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政治生日”活动,狠抓红色教育,为党员干部“固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美原镇党委班子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更强了。
守好为民初心 护好干群根基
美原镇党委深入推进党建“留心护根”工程,扎实开展“强基层、强队伍、强服务”主题党建活动,守好为民服务的初心,护好干群关系的根基。
在镇机关和16个村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全面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镇、村、组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群众办事“就近办、身边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组建了16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景区“红色驿站”、推行“心愿墙”小服务,打造文明实践“一村一品牌”项目,每年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中开展志愿服务200余次,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干在先、冲在前,树立了“风向标”形象。每年公开承诺十项民生大事,由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分片包村全面落实,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此外,创新举办“怀德生日会”,每年为村上70岁以上老人庆贺生日,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一碗长寿面、一次免费体检、一场文艺演出,弘扬孝道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挖掘优势资源 打造文旅名镇
“登名山、游古镇、品小吃、摘瓜菜”是美原镇党委依托镇域内的“频阳县城旧址”“大秦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的一日游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美原镇自然风光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近年来,美原镇党委充分挖掘古镇文化,策划包装旅游景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施古镇牌楼、唐法源寺塔、王翦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四好”公路建设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频阳古镇资源。聘请北京设计团队,对有“渭北小华山”美誉的金粟山进行策划包装,建成了3a级景区金粟山森林公园。发挥党员示范商户作用,对关中地区名小吃进行包装提升,形成了美原酥饺、旺旺醪糟、线板馍等一大批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实施“村企牵手映党旗”项目,创建赵村千亩大棚设施产业园、团结村葡萄产业园区,休闲采摘葡萄、草莓、瓜菜等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做强优势产业 经济飞速发展
富平县是全国知名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美原镇党委依托这一优势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走出了一条干“柿”业、发“羊”财的产业发展之路。采取“党委+企业+贫困户”模式,发展规模化奶山羊小区21个,奶山羊存栏2.3万余只。发展尖柿6000余亩,成立柿饼加工专业合作社11个。依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原土布和美原酥饺特色制作工艺,分别建成“木兰摇”粗布家纺生产基地和“富晶美”食品生产基地。每年创收5000余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
此外,美原镇党委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期合作,通过建立试验田、进行良种培育、开办农技培训等,使全镇5.9万亩小麦连年丰收。
202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