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渭南党校 > 新闻动态 > 党校新闻
【转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断用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
2017年11月15日09:18  

    (转自:《陕西日报》2017-11-14  06版)

不断用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

   (作者: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他还强调,在继续推进伟大斗争过程中,“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这些重要阐述,彰显了在推进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用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的历史经验,同时也鲜明地呈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的昂扬精神状态。
    推进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精神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她九十六年的奋进史,就是一部不断形成伟大精神并不断用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昂扬的精神状态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史诗。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家民族危难和人民困苦,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对国家重建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历史责任,形成了百折不挠、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等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保障,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各种教条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束缚,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坚定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指出:“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由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上,邓小平领导全党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全党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潮流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坚定信仰和改革创新伟大精神的滋养下,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避过了各种险滩暗礁,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具有广泛影响的国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
      推进伟大事业   需要伟大精神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克服精神懈怠,使全党一如既往地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会有许多新的困难和曲折需要我们去面对、探索和攻克。因此,我们不能有片刻的停顿和安逸,不能有些许的自满和骄傲,更不能有丝毫的萎靡和懈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这就深刻表明,虽然环境、任务发生了变化,但还有许多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用伟大精神去战胜和克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推动中国经济建设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取得重大成就;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闪耀出新的实践光辉;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为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在伟大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我们党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而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着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蓝图奋勇前进。
      伟大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体系
      中国共产党既具有高度的历史创造力,也具有高度的精神创造力。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伟大实践铸就了许多璀璨的精神,比如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孔繁森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等。这些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历史传承性的精神形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体系,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体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精神文明的杰出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深厚而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体系,不断用伟大精神滋养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必须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把坚强的党性转化为对党和人民忠诚服务的不竭动力;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精神涵养党的精神,用党的伟大精神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呈现出新的时代光芒。
      伟大精神产生于伟大事业的实践,又不断滋养着伟大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精神和伟大事业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开辟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新发展,也不断激励着当代中国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越来越多的贡献。

网站首页      学校简介      网站地图      繁體
渭南市委党校网  联系电话:0913-0000000
版权所有200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