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渭南党校 > 新闻动态 > 党校新闻
十八大以来党校事业发展纪实(三)[转载]
2016年10月09日08:25  

 

发挥优势 多方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充分利用理论学科设置比较完备、专家学者较多、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学员资源丰富等优势,适应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努力把党校打造成党的思想理论重要阵地和高端智库。

      思想引领发好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高度重视思想舆论引领工作,面对各种社会思潮错综复杂的新情况,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努力做到会发声、发好声、适时发声。

      2013年11月4日,校委研究通过《中央党校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11月15日,中央党校召开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强调全国党校系统要抓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和宣传工作。校委组织撰写一系列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同时指导《学习时报》等党校报刊开辟专栏刊发文章,充分运用中央党校电视、出版、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手段及时跟进宣传,努力打造鲜明的思想旗帜,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014年1月16日至17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委联合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经验交流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作了《总书记讲话常学常新常用常新》的主旨讲话,号召广泛动员党校、社科院、高校等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抓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和宣传。

      2015年上半年,《学习时报》连续刊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前后重要论述”11篇系列文章,《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对多篇文章进行了摘登,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网站和微信平台予以转发。

      2015年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3周年之际,中央党校组织力量认真收集和仔细梳理国内外大量相关报道,围绕“外国政要和媒体眼中的习近平”这个主题,编写了16篇文章,从2015年11月23日至2016年7月11日,连载于《学习时报》,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领导人风范。从2016年1月18日至3月24日,《学习时报》对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撰写的《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进行连载。该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线,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环境、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过程,高度评价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从2016年3月28日起,《学习时报》分31次选载了著名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研究专家、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美籍华人学者熊玠主编的《习近平时代》一书。该书由美国时代出版公司于2015年8月在美国纽约出版。全书以宏大篇幅,全面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和他提出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作出了正面回应。

      从2016年9月5日起,《学习时报》开始连载美国时代出版公司出版的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泽东传》作者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该书详细解析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艰巨使命而展开的战略布局,深度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大决策的出台背景、施政逻辑和执政风格及特点。

      向党中央看齐,还表现在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时及时发声、主动发声、适时发声,表现在准确诠释中央精神、廓清思想上。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当晚,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即列出题目,安排中央党校“中特理论中心”组织撰写系列理论文章,阐释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他还带头撰写文稿。很快,中央党校组织撰写的11篇宣传阐释全会精神的系列文章,在《光明日报》“光明论坛”连续刊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3年11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各个领域改革”为题,整版刊发中央党校第61期厅局级干部进修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题学员在支部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

      教员和学员同时、同步发声,交相辉映,形成党校思想引领的一道独特风景。

      此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校委又组织系列文章在《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刊发,产生热烈社会反响。

      为了抓好思想引领的平台建设,中央党校校委从新的形势需要出发,把《学习时报》由一周一刊改为一周二刊,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时效性,加大思想理论信息供给量。

      对于习惯在第一版看新闻和要论的老读者来说,2015年9月10日,他们发现在《学习时报》第一版上全文刊登了以优秀县委书记典型谷文昌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香炉》,这不仅在《学习时报》办刊史,而且在政论性报纸的办刊史上也是少有的。第一版右上角开辟“重要言论”专块,摘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言论,体现了紧跟中央的使命感和紧贴现实的时代感。

      在加强思想舆论引领方面,地方党校的作为也可圈可点。

      “每逢中央有重大会议召开、重要文件出台,省委党校老师就能及时将党的声音送到我们基层党员的心里,而且还能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为我们基层干部做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河南省一位村支部书记道出了众多基层党员群众听课后的心声。

      河南省委党校加强思想引领,既要党校教师开口讲,又要党校教师下笔写。三年多来,省委党校围绕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表理论宣传文章340余篇。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就发表关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论文章100余篇,有省委负责同志专门致信该校,认为这些论文“为推进河南党的理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理论研究成果丰

      积极推动理论创新,是党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积极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战略工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为中央党校理论建设搭建了大平台。作为“马工程”主管单位之一,中央党校积极发挥科研优势,承担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等15项“马工程”项目研究,直接参与工程的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达40多人。

      中央党校科研人员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深入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价值,创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概念、学术语言,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学术方法,赋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等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有新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每年承担30项左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外,每年设立校内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40项左右,设置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90项左右。这些课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占据相当比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全国七大国家级研究中心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充分发挥研究中心作用,加大理论宣传力度,以研究中心名义在中央主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数量连续7年保持领先地位,仅近三年就有150篇,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介中央党校科研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党校与党的宣传文化部门、社科研究机构、中央有关媒体保持着良好顺畅的沟通联系,与地方各级党校、行业党校也保持着密切的工作指导和协作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各类论坛、研讨会、交流会达100余场,如“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等。中央党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理论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百年大计,树人为先。推进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建设,中央批准中央党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100名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生进行专门培养。2015年10月8日,2015级博士研究生开学,这是中央党校招收的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

      2015年12月,经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会上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是肯定也是重托。把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研究高地、思想阵地。”

      地方党校理论建设成果同样丰硕。

      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十八大以来共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课题40项,校级课题79项,撰写各类理论文章5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部。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作的决策与实践研究》《党在西藏领导宗教工作的历史考察和历史经验研究》等与西藏现实工作主题、中心任务直接相关,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决策咨询创佳绩

      国家发展呼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以空前的力度加强智库建设。

      2013年11月,在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推动下,中央党校校委专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央党校思想库建设的工作方案》,积极打造中央党校思想库品牌。

      何毅亭亲自主持对《中央党校研究报告》和《思想理论内参》进行改版。改版后的内参聚焦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中央决策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

      2015年12月28日,中央党校在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战略研究院。这是推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和思想库建设的重要举措。

      2015年底,中央党校被中央列入全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为党校智库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开辟了广阔空间。

      校委决定,中央党校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内容向前推进:依托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齐整的优势,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高端智库;依托党的建设和党史研究的学科优势,着力打造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高端智库;依托国际战略研究院学科和人才优势,打造国际战略问题研究高端智库;依托丰富的学员资源和全国党校系统优势,打造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高端智库。

      在智库建设方面,地方党校也积极作为。

      2015年,黑龙江省委党校出台了《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智库专家管理办法》,智库制度建设走在了全国党校前列;2016年,省委党校在被省委确定为黑龙江省五个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后,随即成立了“三中心、两论坛”,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省情研究中心,创办党建论坛、青年学者论坛,进一步强化党校科研优势,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国际交流拓平台

      加强在国际上发声,更加及时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提出中国主张,不断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是近年来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建设和智库建设的重要体现。

      2014年12月13日至15日,中央党校和美国阿斯平研究所联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美学术论坛。本届论坛以“亚太和平发展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为主题。与会代表就“亚太发展与全球经贸”“亚洲安全与地区热点”“跨国挑战与全球治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议题进行深入坦率的研讨交流。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前助理国务卿、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等多位美国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出席本次论坛。

      中央党校目前已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政党机构、政府部门、知名大学、著名智库、跨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的同时,积极宣介我国发展经验,得到许多国际有识之士的赞誉。

      党校系统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方面军。


 

网站首页      学校简介      网站地图      繁體
渭南市委党校网  联系电话:0913-0000000
版权所有200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