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陕西日报》2020年4月20日第5版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蔡钊利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对陕西发展作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五个扎实”,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全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陕西的具体化。五年来,全省上下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三秦大地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需要持续践行“五个扎实”。
“五个扎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陕西篇章
“五个扎实”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追赶超越定位基础上,对陕西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考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五个扎实”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陕西方案。“五位一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五个扎实”定位于陕西实际,是统筹推进陕西各项事业发展的路线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陕西的具体体现。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主线。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是基础。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陕西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发挥陕西农业资源多样性、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矗立着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通过以文化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精神力量。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关键。民生问题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实现追赶超越的根本要求,也是各项工作的归宿。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五个扎实”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陕西实践。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实践的成效。“五个扎实”是立足陕西实际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阐释。针对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科教资源富集,“要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针对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陕北、关中、陕南区域优势出发,提出要搞好要素配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为抓手和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提出了“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的具体举措。针对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一带一路”建设“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并提出“抓紧构建国际化合作新平台”等。针对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陕西是扶贫开发任务比较重的省份,做好扶贫开发,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要增强扶贫开发的紧迫感,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五个扎实”是逻辑严密科学务实的陕西指南。“五个扎实”是在深刻分析陕西省情和发展现状,总结省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的历史方位、发展目标、根本任务、环境条件等所形成的科学发展理念的集中表达,是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和科学判断。“五个扎实”既有战略高度,又具实践力度,科学把握量与质、稳与进、定与变、内与外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逻辑严密、辩证统一、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五个扎实”涉及经济、“三农”、文化、民生、生态和党建方方面面,都是影响陕西发展的关键领域。“五个扎实”在内容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实践上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总体发展指向的进一步强调和重点阐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陕西省情和未来发展的总体把握。“五个扎实”要求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在陕西的具体运用,既关注从生产力方面激活全省发展活力,又重视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建构;既重视扎实推进中的物质力量,又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五个扎实”各个方面呈现自身规律和特别属性,之间又具有统筹协调的一致性和整合趋势,是一个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陕西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水平,统一于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目标的陕西指南。
五年来追赶超越的巨大成就是“五个扎实”科学引领的结果
“五个扎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追赶超越的路径指引,饱含着对陕西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为陕西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三秦儿女奋进新时代注入强大动力。五年来,陕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是“五个扎实”科学指引的结果。
“五个扎实”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启明灯”。“五个扎实”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汲取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西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从战略上为陕西改革发展稳定指明了方向、设计了路径,而且从战术上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五年来,全省上下紧盯追赶超越目标,从“五个扎实”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寻找方向。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五新”战略任务,是“五个扎实”的再部署。“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先进制造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再具体。“三个经济”是“陕西进入向西开放前沿位置”,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的再出发。农业“3+x工程”是“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的再实践。文化强省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文化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国风秦韵、三秦楷模等,是对陕西深厚文化积淀的发掘和利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健康陕西建设、“让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增速”等,是“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网底”的再落实。建立“三项机制”是对延安精神的再学习、再动员。
践行“五个扎实”是五年来陕西发展的“主旋律”。“五个扎实”客观针对陕西的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发展短板,是推动陕西追赶超越的总纲领、总方略。五年来,我省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形成陕西三大区域各具特色、互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区域特色农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做好革命旧址保护,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多措并举抓好就业增收、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讲政治、敢担当、转作风”专题教育。五年来,“五个扎实”引领陕西在追赶超越的道路上“蹄疾而步稳”。
实践表明了“五个扎实”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性首先体现在其实践性。五年来,“五个扎实”引领陕西发展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是鼓舞人心的,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在“五个扎实”引领下,陕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17689.9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5793.17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生产总值从46929元增加到66649元,年均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366元增加到360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32元增加到12326元,年均分别增长8.2%和9.2%。陕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特色农业优势凸显,粮食产量“十六连丰”,苹果、猕猴桃等农产品享誉海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秦岭生态安全整治法制化、长效化;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革命老区延安实现整体脱贫,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魅力日益彰显;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数量居西部第一,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力度空前,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全国领先;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2019年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8%;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组织战斗力持续增强。
新时代追赶超越需要持续践行“五个扎实”
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的殷切期望,“五个扎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谆谆嘱托,是陕西发展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需要持续践行“五个扎实”。
“五个扎实”是破解陕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强调新时代“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五年前,陕西面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陕南陕北发展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农业资源具有多样性,但贫困发生率高,扶贫开发任务重;文化资源丰富,发掘和利用不充分;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存在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行动指南。五年来,陕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基本省情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主线。产业结构和布局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体量偏小,非公经济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北能源化工一支独大、陕南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关中创新资源有待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短板明显,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富集的文化资源有待充分挖掘和开发、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仍需加强;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突出,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尚需巩固。新时代追赶超越中如何更好发挥“后发优势”、化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需要从“五个扎实”中学思践悟、寻找答案。
践行“五个扎实”重在“持续”。持续践行“五个扎实”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实践表明,“五个扎实”具有科学性与真理性,是领航新时代陕西发展的“好蓝图”。我们相信,“五个扎实”实施得越深入持久,就越能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无穷的思想魅力、务实的发展本质和宝贵的时代价值。持续践行“五个扎实”,需要根据陕西发展条件和国内外发展形势,对“五个扎实”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学、反复学、深入学、结合实际学,深刻领会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贯穿于干事创业实践过程。持续践行“五个扎实”,需要具有敏锐开阔的发展意识、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跟进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黄河流域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用斗争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夯实追赶超越政治责任,坚持把自己摆进来、把工作摆进来、把使命摆进来,推动陕西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行稳致远。
践行“五个扎实”贵在“扎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用了五个“扎实”,意味深长、语重心长。扎实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追赶超越的保证。不扎实,再周密的计划只是空中楼阁;不扎实,再宏伟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新时代扎实践行“五个扎实”,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扎实,就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讲政治、敢担当、转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告诫,坚持“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扎实,就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陕西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就必须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扛起新时代追赶超越的使命和责任,主动担当、勇于创新、努力作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